宝马汇国际

    全国服务热线 4001334566
    语言
    关于宝马汇国际

    Company Profile

    P频段气象探空系统无线电频率获批复,意义几何?

    12-21

    作为获取气象观测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气象探空业务的核心是利用气球携带的传感器进行直接接触式观测,可反映最真实的大气状况,且获取的观测数据资料精度高。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中国气象局:将400.35~400.95MHz频段(P频段)规划用于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气象探空业务。该频段无线电频率获批,将会产生哪些持续意义,给气象业务带来哪些变化?
    图片

    无线电频率是先决条件

    作为经办申请气象探空频率使用批准工作的全程亲历者,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资深无线电管理专家张建国感受颇深。他说,无线电频率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非常珍稀宝贵的国家战略资源,无线电频率是建立每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先决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中国气象局申请后,迅速推进相关工作,在召开频率协调,广泛征求国家开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和全国省级无线电管理组织意见后,进行了精心规划。在此期间,在中国气象局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综合观测司和气象探测中心主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沟通,联系设备生产厂家,配合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召开P频段气象探空系统兼容共存研究,有力支持频率早日获批。

    未来全国131个北斗卫星导航气象探空站将在P频段工作,与在L频段的1668.4—1685MHz频带相比,北斗导航气象探空具有电波传播损耗小、链路可靠性高等显著优点,并极大提高了无线电频率使用效率。尤其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探空技术取代20千瓦发射功率的二次测风雷达技术体制,其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探测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新一代气象探空系统不但具备垂直升空探空能力,还有平漂探空和下降探空能力,不仅丰富了实时的平流层气象探测数据,还加强了气象探空作业的时空密度,可进一步提高气象探空业务效益。

    张建国介绍,我国气象探空业务从经纬仪探空起步,在2000年开始逐渐换装为L波段气象探空系统,现在建立了P频段北斗卫星导航气象探空系统。探空系统的升级换代,得益于我国无线电技术的进步以及无线电元器件的升级和集成化换代开展,得益于国家无线电管理组织不断以来的鼎力支持。

    提高观测数据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研研究院研究员徐祥德介绍,气球探空作为综合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召开气象预报预警、气候预测预估等气象业务的基础。

    获批P频段,以此开展北斗探空系统,将打破传统的高空观测模式限制。在徐祥德看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功能取代二次测风雷达探测风向风速,不仅将现有高空风的测量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为数值预报和天气分析给予更为精准的数据,更使我国探空业务系统整体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此次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北斗探空业务使用频率,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气象高质量开展的支持。在频率资源稀缺且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规划频段给予支持,是强力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有助于探空数据实时智能组网

    作为气象探空业务的技术骨干,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研级高工郭启云深度参与了北斗卫星导航气象探空业务的升级换代。郭启云告诉记者,我国现有的L频段雷达探空系统为单个探空气球对应单个信号接收站,数据在单站处理结束后才逐级上传,存在数据传输慢、信号易丢失、人力需求高等问题,在现阶段已愈发难以满足业务需求。

    郭启云表示,使用P频段进行气象探空,在基于地-空物联网的“云+端”数据传输模式下,可以实现从定时定点单一接收观测数据向实时智能组网接收的技术变革,支撑探空数据接收、处理以及应用的自动化,在保证数据稳定传输、大幅缩短数据传输时间的同时,减少业务人员工作量;同时,还能有助于探空数据实时智能组网。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
    三北智测 丹阳华神 西安电子科大 华东理工 哈尔滨电子 航空无线电 海希工业 辽宁仪表 九华信 科威智能 蓝波视讯 行业资讯

    联系宝马汇国际

    关注宝马汇国际

    • 关注微博
    • 关注微信
    • 关注公众号
    • 关注抖音号
    Copyright © 2011-2023  北京宝马汇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1416号-1 All Rights Reserved